请扫描二维码
请扫描二维码
请扫描二维码
请扫描二维码
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栏目>内容

丽江指云寺:传承爱国精神 展示古寺新貌

作者:和玉松 来源:丽江日报 时间:2022年11月02日 13:00
“佛手指云呈净土,禅心会意证菩提。”美丽的丽江拉市海畔,青山环抱间,有一座建于清朝雍正五年(1727)的藏传佛教寺院——指云寺。

图片

2018年航拍指云寺。(本报记者 和玉松 摄)
“10月16日上午,在今年新建成的多媒体综合教室内,指云寺僧人欢聚一堂,集中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我们怀着激动和喜悦的心情,除值班僧人以外,全寺僧人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指云寺僧人西绕洛批说,近年来,在各级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指云寺在建设、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寺庙越来越美,管理越来越规范……如今,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描绘新的起点和蓝图,指云寺僧众将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继续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实现宗教健康发展。

图片

指云寺内国旗高高飘扬。(记者 和玉松 摄)

爱党爱国 传承红色革命基因

历史上,指云寺一直非常重视处理好宗教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形成了以政立教、政主教辅,政教协调、和谐共生的良性政教关系。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丽江期间,得知红军将沿茶马古道经过指云寺,指云寺的僧众主动帮助红军战士,为他们提供粮食和生活用品被传为佳话。如今,指云寺通过发掘红色历史资源,传承红色革命基因,根植爱国主义教育,专门在寺院内开设了“红色文化展厅”,僧众和游客可直观了解到发生在丽江的红色革命故事,展示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鱼水情。
近年来,指云寺以推进宗教中国化试点单位建设为有力抓手,通过“五以五注重”积极探索、践行新时代爱国爱教、藏传佛教中国化之路。2009年度2月获得了丽江市“和谐寺院”称号;2011年7月,指云寺被云南省委统战部、云南省宗教事务局授予“首届云南省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称号;2020年被命名为丽江市和玉龙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同时获得“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称号。2021年被中共玉龙县委、玉龙县人民政府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图片

指云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报记者 和玉松 摄)

弘扬乐善好施好传统

指云寺继承和弘扬藏传佛教“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爱国优良传统,发扬奉献精神,积极参与扶贫、救灾、助残、助学等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充分发挥了寺院宗教人士在社会慈善事业中的积极作用。
2013—2014年,指云寺通过自筹资金,改造引水管网工程,解决了指云寺与周边白马村因水源紧缺而发生的矛盾和冲突问题,开启了互帮互助新局面。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指云寺僧人响应党和政府号召,与玉龙县其他宗教活动场所、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一道共计捐款28万余元,续写慈悲济世新篇章。此外,指云寺积极引导宗教界从事慈善公益活动,在每年“宗教慈善周”活动里,指云寺积极响应,每次捐款5000元。在重大节日,慰问周边村民,与周边村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指云寺僧众与周边村民的关系十分融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民族水乳相融、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

图片

指云寺门前国旗高高飘扬。(本报记者 和玉松 摄)

依法管理强保障

指云寺高举爱国爱教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确保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以建章立制为保障,推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全面落实。探索实行寺院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寺庙民主管理委员会会,经过多年探索,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指云寺管理制度日趋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在指云寺公示栏里,全寺教职人员的姓名、职务、照片详尽公示着,旁边还有寺院工作情况一览表、寺院管理制度、教职人员管理制度、外来人员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制度、佛门弟子规十条、和谐寺院创建标准等,供僧众学习、对照检查和监督。
制度透明为依法规范管理宗教场所和督促指导工作提供了便利,便于排查化解各类隐患问题和矛盾纠纷,促进宗教活动场所思想、组织和制度建设更加健全,活动场所更加安全整洁,宗教活动更加有序规范,为全市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图片

指云寺红色文化展厅。(本报记者 和玉松 摄)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每天下午,寺院里会传出读书声……”来自北京的普通话支教老师张溪说,指云寺僧人非常淳朴,学习热情也很高,觉得在这里支教非常有意义。
近年来,指云寺以自身建设为导向,推动藏传佛教健康传承发展。一是做好全国通用语言教学。为了培养新一代藏传佛教教职人员队伍,指云寺民管会根据藏族学经僧人全国通用语言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聘请汉语教师,使用人教版教材,分层次、分时段,专门进行3个梯次的全国通用语言教学。二是使用通用语言文字解释佛教教义教规。教学中坚持以我国佛教中国化方向为主线,以培养宗教人士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伟大认同感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引领,依托宗教活动场所“五进”为抓手,进一步挖掘佛教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三是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寺院在保持自有学经班学习、传统辩经等,同时开展国家通用语言,以及英语等文化课选修,其中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有国才有教,爱教先爱国”的共识。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2004-2022 丽江日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站上的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70203302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