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不得的丽江”征文】秋景如画的玉河
作者:李志仙
来源:丽江日报
时间:2022年10月15日 18:50

不经意间,3月里播种的春光便已长成千里田畴熟透的金黄。风起时,那俯身垂首的稻谷、碧波涌动的玉米林便在风中翻滚起来。先是一波一迭地倒伏过去,然后,又一波一迭地挺立起来,好似一层又一层七彩的阳光,厚积着、铺排着,浩浩荡荡、有尽无尽……直到远处传来“乒乒乓乓”的打谷声时,我才蓦然意识到时令已是秋天。每逢这种时候,我都会想起自己暌离多年的玉河,想起玉河两岸如画的秋天来。
如果说,丽江是一个争奇斗艳的画廊,那么,玉河两岸的秋天便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置身秋日的玉河边,从木屋前那些垂柳或者雪桃的枝叶间望过去,映入眼帘的便是黄灿灿的坝子。玉米地的对面还是村子,村子的周围又是坝子,然后是一片一片的修竹茂林或一行一行的垂柳、雪桃。木屋被那些葳蕤的垂柳抑或雪桃蔟拥着、交错着,一座向一座连绵滑过。那些雪桃、垂柳抑或修竹茂林则是成块成条的,如毯如带,一坳一坳地从村头绕过。无论从玉龙雪山上吹来还是从玉河的水面吹来,风里都溢满了玉河两岸人家的甜润与喜悦。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春争日、夏争时,而这秋则是分秒必争了。太阳还没出山,拿着镰刀、挑着箩筐、扛着打谷桶的男人和女人们就已踏着淡淡的晨曦相继走出了家门。接着田里便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打谷声。那“乒乒乓乓”的打谷声是一曲在玉龙雪山下传唱了千年的音乐,沉重而凝缓、质朴而亲切。无需任何修饰就溢透了玉河两岸人家回天的力量和无言的美感。收获是令人喜悦的。虽然很忙,老人还是会不时走近谷桶,抓一把谷粒在手里掂掂、捏捏,然后,想收圆双唇吹吹却怎么也收不拢嘴角那一抹微笑,只好张开手,让喜悦从五指间流光溢彩般潺潺流过。
“以前谷子十天半月就打完了,今年怎么也打不完。你家请工、他家请工,都一个月了还在打。光今天的谷子就运走10多担了,可田里还齐崭崭地立着一大片……”太阳不知什么时候升上了中天,背漉漉而湿,姑娘们开始了抱怨。天气太热,她们直起腰揭开草帽擦擦汗水,然后,望望天,开始像儿时一样喊风:“太阳太阳快过去,凉风凉风快过来。”这丽江的天也真怪,姑娘们的一声喊,风便感应而至。随了风,一片偌大的云彩也从玉龙雪山那边铺天盖地而来,它以博大的荫凉和柔情抚慰丽江,抚慰玉河两岸辛勤劳作的乡亲,也带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愉快。于是,大家借此一加劲,一边聊着村子的晓云姑娘如何想他昆明的大哥,聊着白沙的木然与阿萍如何恋爱,聊着收完谷子,也该给秀兰找个婆家了……稻谷便在如此不知不觉中又被割倒了一大片。记得,这时的田埂上总有牛在静静地啃草,嫩嫩的草尖一嚼,满嘴的汁液便喷涌而出。红红的蜻蜓在牛背上悠然恬静地歇着,那和乐相安的神态竟让人毫无缘由地滋生出一种慈爱和羡慕来。更多灰的、绿的、黄的蜻蜓,则会在头顶密密麻麻地飞翔,与人和自然平分着这片明媚的秋景。不知不觉中,太阳渐渐隐没了,雾与炊烟便以一种柔和的意象从玉河水面悄悄地爬了上来——到收工的时候了。这时的玉河边便开始热闹起来:一担担谷子搁在岸边,垒得满满的;一捆捆黄豆摆在岸上,堆得高高的。一天的辛苦和劳累都得痛痛快快地跳进水里洗掉、搓掉、揩掉。姑娘的肌肤、小伙的肌肉都在你的视野里,宛若一尊尊原始粗犷与柔和妩媚的雕像让人沉醉,沉醉得没有一丝邪念。
当年轻人的欢声笑语飘过水面的时候,虽然老人嘴角的笑意未消,心里却在思忖:收下的谷子已堆齐了屋檐,黄豆、玉米又把院子占得满满的,明天收下的谷子该咋放?捂着会长芽的,得赶快回去想想办法。想着想着,便上了岸,水里的男男女女便也纷纷上了岸。于是,那几十副谷挑子便首尾相连、悠闪悠闪、浩浩荡荡地在暮色中行进起来。不知是谁起了个头,那在玉河两岸传唱了千年的山歌便也在暮色中飞了出来。唱谷子青了、黄了,唱爱情甜了、熟了。如喊的山歌,混着汗水的咸味苦味和庄稼的清香味,由远及近地从柳树梢头轰轰滚过;姑娘银铃般的笑声,在青石板路上一浪高过一浪地滔滔漫过。归巢的小鸟们从檐下探出头来,睁圆了一双好奇的眼睛……秋景如画的玉河啊!虽然我离乡好多年了,但那玉河两岸在暮色中悠闪悠闪、首尾相连的几十副谷挑子,仍一直浩浩荡荡地行进在我的生命里;那渗透了故乡人汗水的咸苦味和庄稼清香味的歌声与笑声,也一直飘荡在我的记忆中。每到田畴千里涌动金黄的时候,就会勾起我沉重的乡思来。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