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新时代】丽江:科技赋能开新局 绿色发展谱新篇
作者:和丽勇
来源:丽江日报
时间:2022年04月25日 21:57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强农惠农政策推动下,丽江现代农业科技广泛应用,部分领域科技成果取得丰硕成果,推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谷雨,正是春耕备耕的大忙时节。宁蒗县永宁镇温泉村委会农场村机器轰鸣,投资1.2亿多元的宁蒗县马铃薯种薯全产业链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按照规划,该项目通过采取雾培和苗床基质栽培先进技术,构建马铃薯种薯组培苗生产、原原种扩繁、大田种薯生产全产业链。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5000万粒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生产规模,可扩繁原种12500亩,满足10万亩一级种用种需求,有力促进宁蒗县马铃薯“一县一业”的发展。
几乎在同时,在玉龙县太安乡太安村委会丽江宏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内,工作人员熟练地从玻璃瓶里捻出一小撮绿苗,甩去培养基(营养液),用清水清洗根部,再放进消毒水里……这些小绿苗是丽江宏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培育出来的丽薯6号原原种苗。这些小苗移栽到大棚里90余天后,每苗可结出两粒丽薯6号马铃薯原原种。
2020年以前,玉龙县还未掌握马铃薯原原种组培技术。如今,太安乡已经有3家培育原原种的公司。2021年,宏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培育了一季原原种,产出90多万粒丽薯6号原原种,供不应求。今年,该公司计划培育2季,以满足市场对丽薯6号等丽江优质种薯的需求。近10年来,得益于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新品种的选育推广,丽江马铃薯不断刷新着纪录。2019年,在太安乡种植的丽薯6号马铃薯单产达5102.53千克,刷新了云南省现测产一季作大春山地马铃薯单产最高产量。这些不断刷新的纪录,不断强化了丽江种薯的品牌效益。
“十三五”以来,在丽江农业科技人员的努力下,丽江在马铃薯育种推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三五”以来,自主育成“丽薯”系列马铃薯品种5个。通过品种审定,丽薯6号、丽薯15号多次被确定为云南省主导品种。丽薯系列加速走向全国,并被交流到古巴、越南及缅甸。仅2020年,丽薯6号在冬作区推广200多万亩,种植丽薯的田块向“万元田”升级,农户收入开始突破“十万元级”,种薯产业也成为玉龙、宁蒗等山区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亩产值保持在5000元以上。一个个农业新品种的选育推广,一项项农业新科技、新技术的落地应用,不断刷新着丽江农业的新篇章。
同样是在农作物选育推广领域,丽江的水稻育种推广工作也捷报频传。“十三五”以来,丽江育成丽粳18号、丽粳22号、丽粳23号3个省级审定品种;2017年丽粳14号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自主育成丽粳9号、丽粳14号、丽粳15号、丽粳18号4个新品种被确定为云南省主导品种。丽粳14、丽粳15号2017年至2018年在全省五个州市累计推广面积35.1万亩,平均亩产531.50千克,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57.52千克,增12.13%,增产稻谷2019.06万千克,新增产值6057.2万元。成为滇西北高海拔稻区主导品种,为“三区三州”扶贫攻坚作出了贡献。丽江自育品种丽粳系列五年间在全省适宜州市示范推广应用85.2万亩,平均亩产511.60千克,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37.6千克,增7.9%,增产稻谷3203.52万千克,新增产值10251.2万元。
此外,2016年,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承担的两个农科项目创造了大麦、青稞新的中国最高单产纪录,大麦亩产达745.9公斤、青稞亩产达608.2公斤。2018年,黎明乡茨科村委会大塘二组大麦攻关田亩产达756.6公斤,创造了新的全国大麦最高产量纪录,打破了2016年由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农科项目在黎明乡中兴村委会柏木村民小组创造的大麦亩产745.9公斤的全国最高纪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丽江发挥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优势,加大资金、技术、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在科技推广应用上发力,强化农特产品品牌建设,切实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全面发力建设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认证“三品一标”企业60家,产品187个,三品有效认证面积15.08万亩;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100家、示范家庭农场508家;建立了15个专家工作站;古城高山花卉、玉龙道地中药材、永胜食用菌、华坪有机芒果、宁蒗马铃薯种薯“一县一业”产业格局“优而大”规模初具雏型。据统计,截至2021年,华坪县芒果种植面积42万亩,位列全省第一;玉龙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46万亩;古城花卉产业种植面积0.51万亩,现代花卉产业园鲜花生产量不断增加;永胜县完成食用菌大田栽培5000亩,林下种植100亩,示范基地大棚标准化种植300亩,标准化工厂正在建设中;宁蒗县建设马铃薯原种生产基地 0.6万亩,生产原种 0.9万吨。